重生之秦朝败家子_第173章 秦国‘杂交水稻’之父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173章 秦国‘杂交水稻’之父 (第2/2页)

,留下了冯去疾、姚贾、顿弱等人一起协办处理。
  时间不知不觉已至深夜,待始皇帝放下手中的笔来,慵懒的伸了个懒腰,道:“诸卿辛苦了,都是休息会儿吧。”
  批改了一天的奏请,也着实疲累了些,
  “陛下,我等疲累倒是无妨,若要天下百姓们疲累可就不妙了。”冯去疾说道。
  始皇帝叹了口气,道:“唉!丞相可是说粮食短缺一事?”
  今日一天的奏请批改下来,有着超过半数的奏请是各地府库告急,由于百姓们收成不佳,粮食短缺,不少地方百姓们根本就吃不上饭,粮仓内的粮食基本已是快要用完。
  这一年,可谓是多事之秋,全国各地皆是有着大小灾事频繁,让始皇帝头疼不已。
  当然,这首要大事便是解决粮食的问题。
  “各地郡县栽植的水稻要么产量不高,要么受到天灾影响,要么被灾虫啃食,可以说,这一年,百姓连温饱都不能自足。”
  从各地传来的奏请中得知这些事。
  “民以食为天,若百姓们吃不饱怕是有好事人从中挑拨,容易聚众闹事啊。”冯去疾说道。
  本来帝国的徭役赋税已经够严重的,却如今连饭都吃不上的话,老百姓可就真要造反了。
  “这个道理朕是知道的,奈何苍天不作美,朕又如何凭空变出粮食呢?”
  地里面颗粒无收,栽植的水稻要么病死,要么旱死,要么不成米粒,可以说,整个帝国百姓们都陷入了困境当中。
  “这便是难了,水稻栽植本就是靠天吃饭,若是能够栽培出没有病害,还能颗粒饱满,产量大的水稻就好了。”
  从各地郡县的情况来看,粮食短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稻的产量太低,不足以满足百姓们。
  若是可以培养出产量大的水稻,那么,接下来的事情自然而然的也就跟着解决了。
  “说的倒是轻巧,世上怎会有这种水稻?”
  始皇帝等人陷入了沉思当中,如今上河郡的旱灾还没有解决,各地的粮食问题又接踵而来,真算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。
  “关于这件事朕会再想办法,至于各地缺粮的问题不准说出去,否则朕拿你们治罪。”始皇帝说道。
  若消息散播出去,很是送一下引起恐慌的,有好事之人更是喜欢从中作梗,煽动情绪,引发民变。
  “喏!!”
  ……
  ------
  ------
  蒙府。
  蒙毅站在后院,看着自己一年前的开垦的小池塘,里面嫩绿的水稻苗赫然引入眼帘,充满了生机盎然。
  郝建嘿笑道:“少爷,自从你离开之后,小的一直不敢疏忽搭理,水稻已经收了一会,而这些幼苗是之前留种下来的。”
  还别说,郝建这厮看上去有些犯贱,可对蒙毅留下来的东西还是比较上心的。
  “已经收了一会?产量如何?!”
  蒙毅问道,他想知道自己研制的“杂交水稻”的产量多少,是否有所提高?!
  郝建很是自豪地说:“也不是很多,一亩地差不多有着十余石稻米。”
  十石?!
  蒙毅恍然一怔,早知道就算收成好的时候,一亩地最多也就是产出2.7石,可听郝建说完以后,还是会觉诧异。
  这哪里是不多,是非常多好不好,蒙毅研制的杂交水稻,比平常的水稻产量要高出近乎四倍。
  尽管以现在标准不算多,但在当时看来,绝对是大丰收。
  “你说的可是当真?!”
  “小的若有半句虚言,愿受笞刑之苦。”郝建少有的严肃说道。
  蒙毅在后院开垦了三亩地,收成之后共有三十余石,合计算下来,差不多一亩十石,很是容易计算出来。
  杂交水稻的成果,让蒙毅非常的开心,他着实佩服袁隆平老爷子,要不是从老爷子哪儿获得灵感,他也不会成功栽培出杂交水稻来。
  “袁老爷子,您真是我的大福星啊。”蒙毅朝天祈祷,希望老爷子这种封神之人可以长命百岁。
  郝建见到蒙毅说些奇怪的话,也是见怪不怪。
  杂交水稻、水车,如果这两样东西结合起来的话,那么蒙毅就能在山上培育水稻。从前的水稻基本都是在低洼多水的地方栽植,可这些地大都比较贵,而山上没水的田地比较便宜,若能反其道而行之,说不定可以剩下一大笔钱。
  想至此,蒙毅当即说道:“小贱贱,立刻将咸阳城所有牙行找来。”
  “找这么多牙行作甚?”
  “本少爷要买下咸阳城所有的大山。”
  “所有?”
  郝建傻眼了,难道少爷的败家本性又开始作祟了吗?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